博士后之后的道路选择:本质是荣誉与默默无闻的抉择!

综合 1年前 (2023) Informationist
23 0

2020年7月,《Nature》与市场调研机构Shift Learning合作,首次对学术界的博士后群体展开了一项大规模问卷随访研究,试图搞清楚博士后面临的最主要的矛盾。

当时的研究结果显示,63%的博后表示愿意将学术岗位作为首选,但数据显示仅有20%的人能到长期教职;生物医学领域的博后对岗位满意度最低;亚洲地区的博后平均收入水平显著低于澳洲和美洲;四分之一的博后曾遭受过歧视和骚扰。

博士后之后的道路选择:本质是荣誉与默默无闻的抉择!

2023年6月,《Nature》又针对这一博士后人群开展了第二次问卷随访。两次问卷结果清晰展现了疫情三年来博士后群体的现状变化。

65%的博士后仍期望留在学术界

第二次调查数据显示,65%的博士后表示期望在学术界继续深耕。然而实际上,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校友与企业合作主管Paige Hilditch-Maguire表示,按照以往的大数据,大约只有20%的人最终能在学术领域获得终身教职或稳定的学术职位,在某些学科领域这一比例甚至更低。不过,经历了疫情“大风大浪”的博士后们对此还是抱着积极的心态。新冠疫情凭一己之力拉低了全球范围内学术机构的预算,并导致高校博士后获取奖学金和基金更为艰难。对于入职不久的博后来说,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。

有80%的博后表示,新冠大流行阻碍了他们进行实验或收集数据。此外,40%的博后认为新冠造成的经济影响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,而现在这一情况在新冠大流行结束后得到很好的缓解,2023年这一数字已降至8%(-32%)。

作为推动科研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,博士后队伍源源不断有新的加入者。2020年在疫情期间高校裁员和招聘减少背景下,仍有63%的博后表示愿意将学术岗位作为首选,而在2023年提高至65%(+2%)。大多数接受《自然》杂志采访的博士后都希望留在学术界,尽管他们深知其中的难处。调查最大的变化是博士后对未来职业前景感到乐观的比例——从2020年的27%增到了2023年的41%(+14%)。

博后待遇增加了,但也许是通货膨胀带来的

博后的工作并不总是能得到对等的报酬。一位来自美国化学博后表示:“你的工作薪水不到助理教授的一半,通常只比研究生多几千美元,与此同时,我们比任何研究生都要负责”。在2020年调查中发现,博士后群体的收入存在巨大差异。澳大利亚、北美和中美洲的博后中,70%受访者表示年收入超过5万美元,而相比之下,欧洲只有29%以及亚洲仅13%的博后达到了这一水平。在2023年数据中,澳大利亚、北美和中美洲的博后这一数据已经提高至88%(+18%),欧洲提高至45%(+16%),而亚洲地区博后仍不超过20%。

众所周知,博士后工作普遍是合同制的,通常一轮合同为两~三年。但在Nature调查中,有48%的博后表示自己已经在流动站工作三年以上;30%的人表示已做了两三轮博士后;甚至还有一些报告他们做了不止六七轮博士后。

生物医学领域的打工人,仍然最苦

Nature的这项调查面向的是各个科学领域的博士后,有意思的是,在收回的问卷中有超过一半的博后来自生物医学领域。

生物医学研究是一个要求苛刻且压力很大的方向,德克萨斯大学癌症方向博后Natalie说,“在生物医学领域,你必须在实验室里,远离家人,以及你可能想做的任何其他事情”。

受访博后中对岗位表示满意的人占60%,而这一数据在2023年下滑了5%。满意度还随着在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,30岁及以下的博士后更容易对自身现状感到满意(64%),而31-40岁的博士后只有53%。

在回答是否满意自己的所处岗位时,生物医学领域的博后是不满比例最高的群体之一,有28%表示不满意(与物理领域相当),57%表示满意,15%持中间态度。

博士后仍然在遭受严重的职场欺凌

此外,博士后经常受歧视和骚扰的现状也没有改变。24%的受访者称他们在2023年或2020年的博士后工作中经历过这两种情况之一,或者两者均有。受访博后强调,职场欺凌是最常见的骚扰形式,而经理、主管或首席研究员是最主要的施暴人。

令人看到一些希望的是,随着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,博士后的平均加班时间也有所下降,2020年有9%博后表示他们不加班,而2023年升至13%(+4%),但亚洲地区仍然是博后熬夜加班最频繁的地区,有4%的博后在调查前一个月经历过熬夜。博后越来越辛苦了,越来越卷的社会。

当然,疫情结束了,博士后在研究机构获得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支持更多了,同时有更多的受访博后表示,自己可以拥有更为好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(2023年为42%,2020年为36%)。

就业除了学术界,还有工业界

Julia Sanchez-Garrido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一名博士后,还有一年就要出站。而在3年前,她还在孤独中挣扎,担心无法进入帝国理工学院的细菌学实验室。

同时,她越来越意识到,有很多令人满意的选择可以考虑:除了学术界,还可以投身工业界。

本次调查首次纳入了出站后进入工业界工作的博士后。虽然这些受访者占比很小(占总数的7%),但他们的回答表明,无论是工作满意度,还是工作强度,以及收入方面,工业界的博士后似乎拥有更好的前景。

例如,工业界博士后的工作满意度为65%,而对于学术界博士后来说,这一比例为54%。20%的工业界博士后不加班,而在学术界博士后中这一比例只有12%。同时,前者有23%的人年收入达到8万~11万美元,而在学术界博士后中这一比例只有5%。
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态学家现身说法。她从北美一所高校博士后出站后,入职了一家私人环保组织。她表示,在博士后期间从未听说过这么好的待遇。如今,她享有更好的福利,包括免费的健身房会员资格、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工作—生活平衡。

博士后的声音

一位来自丹麦的博后在调研问卷的评论中这样说,“博士后没有被视为学术界的重要组成部分,他们夹在博士研究生和终身教职人员之间的模糊地带,没有自己的声音。”未来的博士后应当被视为为一个重要的群体,他(她)们的声音该被学术界更多人听到!

最后,调研问卷中还有这样一个问题:“如果回到过去,你还会建议年轻的自己从事科研吗?”有51.8%的博后回答“是”!

【SS速评】我们不对“博士后”做出任何非理性、歧视性的评价,因为这一群体是当前、甚至可能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科学前进的重要、甚至可以说是主要推动力!毕竟,他们是全球职业学历最高的群体——全部都是博士!难道不值得尊敬吗?

但是,为什么现在有一股邪风刮在了这一职业身上?

诚然,博士后们有着对终身教职的渴望与向往,但这并不是产生歧视性目光的理由。难道拥有博士学位、又经历了科学素养的强化,可以说他们已经配得上终身教职的岗位。造成如今的形势,只能是一个原因——僧多粥少!

毕竟,大学的数量有限,而优秀大学的数量更少!

而大学,特别是优秀大学,在社会上占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,可以说是一个超脱的存在!任何国家与政府,即使是再不走寻常路,一般情况下也会对大学另眼想看。这样,最终就会表现在大学职位的待遇上。

诚然,工业界的收入确实是要比学术界高出不少。但是,工业界就是工业界,由于它自身的商业私密特性,让它的工作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属性。当然,你可以用工业界也拿了不少的诺贝尔奖来辩解,但与学术界相比,数量太悬殊了!

这才是65%的博士后,仍然向往未来大学教职的根本原因所在!毕竟,十数年成功的高等教育,这时,让他们放弃对大学的向往,无疑是对他们心头的一次重击!

至于如何解决当前博士后圈的社会矛盾,仍然是一个让任何一方都头痛的问题,毕竟“钱”的问题是好说不好办!

AD
版权声明:Informationist 发表于 2023-10-27 11:03:26。
转载请注明:博士后之后的道路选择:本质是荣誉与默默无闻的抉择! | SCISOON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